首頁 / 最新消息 / 灼見名家:21世紀科技及社會創新潮流下的教育趨勢

傳媒報導

灼見名家:21世紀科技及社會創新潮流下的教育趨勢
2022年08月04日
灼見名家

原本連結:https://bit.ly/3dyK2MA

 

商界在社會和教育創新中的參與日漸增加,鄺小姐和羅先生均認為,現時商界已做好準備,和學校同行,共同推展教育創新。

現今對教育創新的提倡,強調未來人才在社會和科技趨勢下需要培養的技能,那麼,商界又是如何看待未來教育的發展路向和內涵?在推動教育創新方面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呢?研討會的另兩位主講者,星展銀行(香港)集團推廣策略與傳訊部副總裁鄺鈺茜,以及SEED Foundation行政總裁羅君本,便從商界的角度,分享對教育創新發展的觀點。

商界也可成為社會創新的同行者

近年不少企業均成立基金會,資助和推動社會創新發展。星展基金會由星展銀行成立,專注推動亞洲區的社會企業發展,從而創造一個更共融的社會,讓弱勢社群也能發揮所長,實踐充實及具意義的生命。星展基金會的香港代表鄺小姐分享道,多年以來,星展基金會致力推動社創,當中見證了許多社會企業的發展,也看到求學時期的經歷也會對不少社會創業家有所啟發。

鄺小姐表示,社創發展講求跨界別的合作,商界也可參與其中。星展基金會近年積極與不同機構和大學合作推出多項計劃,當中包括基礎訓練課程、工作坊、培育計劃等,同時亦為有潛力的社會企業提供資助、經驗分享及專業導師計劃等。

從事推動社創工作多年,鄺小姐表示,星展基金會一直與社企同行,更陪伴著不少社企由初創成長。這也正體現了星展的獨特「PRIDE!」文化:秉承崇高使命(Purpose-driven)、團隊合作(Relationship-led)、勇於創新(Innovative)、果斷負責(Decisive)及樂在星展(Everything Fun)。

科技創新趨勢下企業的教育使命

在資訊及通訊科技漸成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一些科技企業亦積極參與推動學生在相關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育。獲大型科技企業資助成立的SEED Foundation便是箇中例子。SEED Foundation行政總裁羅君本指出,根據領英公司(LinkedIn)在2020年利用大數據分析關於僱主認為雇員最需要的技能之報告,未來職場人才所需要首10種硬技能(hard skill)中,有6種便和資訊及通訊科技技術有關,包括區塊鏈(blockchain)、雲計算 (cloud computing)、用戶體驗設計(UX design)、科學計算(scientific computing)、商業數據分析 (business analysis)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正正反映出資訊及通訊科技在整體社會和產業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羅先生認為,以上種種均顯示學生獲取這些技能的重要性。但學校教育在這方面卻往往面對很大限制,因為科技發展太快,課程發展很難追上技術演進的步伐,導致出現滯後情況。對此,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自然能自行替子女補足這方面的需要,但其他條件較缺乏的家庭卻無法為子女這樣做。久而久之,這兩類家庭的青少年在資訊及通訊科技培育方面的差距便會愈來愈大。

SEED Foundation的成立,便旨在填補這一鴻溝。羅先生介紹了該機構在推動資訊及通訊科技教育方面的工作,例如選取一些市場需要的最新技能,編輯為課程,並將有關課程引入學校中。該機構於本年試行了一個有關雲計算的中學課程。這是一個涵蓋3個程度,合共90小時的課程。除了課堂學習外,也會安排其他課堂外的學習活動,如企業探訪、參觀展覽、工作體驗等,讓學生知道所學的知識在業界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而如何在課程所需時間和學生本身的學習日程之間達致平衡,正是課程在引入學校時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除了課程外,羅先生亦介紹了由機構主辦的創業匯報比賽「IdeaPOP!」。這是一個供學生自由報名參與的比賽。每隊參賽學生都需要尋找一個社會問題,並提議改善相關問題的產品或服務,然後把匯報拍攝為影片。比賽設有為期4個月的學習和準備階段,每個參賽隊伍將獲得與來自業界的導師直接接觸和學習的機會,導師們具備資訊科技、會計與財務等商業概論和經驗,幫助參賽學生從商業角度思考重要的創業議題,包括如何令產品獲利、如何讓業務持續經營、如何針對受眾群、如何作市場策劃和企業計劃等。經過4個月的準備階段,所有參賽者將會在有企業家背景的評判面前匯報其產品的理念和營銷企劃。

商學共行 為青少年帶來希望

商界在社會和教育創新中的參與日漸增加,鄺小姐和羅先生均認為,現時商界已做好準備,和學校同行,共同推展教育創新。而談及商界對未來青少年的想像,鄺小姐表示希望青少年能有更寬闊的思維模式,而未來的人才比起技能, 思維模式和態度顯得更形重要;羅先生則表示,希望未來青少年當中有更多科技人才,而現時的人才絕對不足夠。因此,如何把科技教育均等地提供予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便成為業界應負起的使命。這才能為現今的青少年帶來希望。